返回第016章(2 / 2)清穿之安然自在首页

安和维持着人设,守孝接触不到的见闻,只能推到旁人身上。

“记得阿玛曾经说过,广州贸易最有名的就是十三行了,有个叫屈大均的写了一首竹枝词: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安和做出回忆的样子,“西洋那边呢,有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的船只,往来不断,我阿玛说,西洋人擅长造船,原本是荷兰的船最好,后来是葡萄牙,后来英国船把他们都比了下去,还抢什么地盘……”

胤禛露出注意的样子,“商船还需要抢地盘?”看来要飞鸽传书提醒裕六,详细追查此事。

“妾身也不明白,只听阿玛说英国船都归属一家大户,是英国朝廷官办的,”安和仿佛不经意地对上胤禛的眼睛,却加重了语气,“名字很奇怪,叫做——东印度公司!”

*

乾清宫东暖阁之内,康熙身着三蓝色宁绸团龙常服,手边一盏六安瓜片没有加盖,热气丝丝缕缕上升,清香扑鼻。

御案前,户部满尚书凯音布奏道:“茶叶一项,向于安徽六安、福建武夷及江南徽州等处采买,经由江西运入粤省……粤海关去年出口茶叶已达三万担。”

汉尚书李振裕补充道:“产茶区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仅福建一地,去年茶农人口已增至十五万户……”

康熙不置可否,两位尚书见状,又继续通报毛皮贸易和瓷器贸易,都不明白皇上为何突然问起了广州海关之事。

康熙见他们不得要领,提示道:“海关都从西洋采买何物?”

李振裕奏道:“多以官用花梨、紫檀、乌木、羽纱、花毡、金银线等为主。”

凯音布补充道:“粤海关还为宫中进贡西洋钟表、挂屏、珐琅器皿、雕刻器皿、水银玻璃镜、迦南香等物。”

康熙点了点头,又问道:“西洋之物可是价格虚高?”

凯音布奏道:“西洋进口货物路途遥远,保管不易,故而加价。”

只要华美新奇,宫里采买什么时候问过价钱?这条线中间环节可是吃肥了不少人,哪个不长眼的会多嘴?

康熙冷哼一声,“可招他们的匠人到来,在本土制作。”

李振裕奏道:“西洋匠人多为官用或豪强之奴,不可擅离。有的西洋传教士也有手艺,但都要以传教为先,不肯吐露。”

只是一些雕虫小技,哗众取宠而已,有何好处?皇上怎么对这些感兴趣,倒是要当心玩物丧志啊。

康熙见这两人对西洋贸易的了解浮于表面,挥挥手让他们退下。又召见了理藩院郎中马喇,询问西洋语通译的情况。

马喇与八贝勒胤禩一向交好,此时知机地说道:“回禀皇上,若说这洋话人才,奴才所知者,莫过于九阿哥。”

康熙这才想起来,是啊,胤禟精通满蒙汉语,还自学过俄罗斯语,在语言一道上颇有天分。而说起天分,老九有一项只怕还在语言之上,那就是商贾贸易。

康熙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皇子都是在上书房勤学苦读出来的,老九为何偏偏对赚钱最为上心?难道朕短了你的用度不成?

沉吟了半晌,康熙让马喇退下。

不过一天的功夫,皇上关注广州外贸的风声就传了出去。

太子胤礽上折子,保举吏部和户部官员继续清查两广防灾治疫之事。八贝勒胤禩也没闲着,举荐九阿哥胤禟巡查广州地方财政。

康熙先是将他们的折子留中不发,又过了两日,竟都准奏了。

*

胤禟得了个巡察使的临时工作,三日内就要奉旨出京。他接旨后匆匆忙忙赶去翊坤宫向宜妃辞行。

宜妃满心不痛快,忍着气吩咐道:“广州路途遥远,过年都回不来了,你多带些人手和衣裳……”

胤禟赔笑道:“额娘,南边儿冬天不下雪,不会天寒地冻的,儿子这是去享福呢。”

宜妃“呸”了一声,“当你额娘是无知妇人,南边儿地方大着呢!不带齐了,碰上湿冷的天气,看你不生一身冻疮。”

不能议论前朝,宜妃只能逼着老九带了一箱又一箱的大毛衣服、银霜炭、貂油膏子,心里默默抱怨老八多事。

胤禟倒是兴兴头头的,他早就想去广州十三行看看了,听说巨商潘家的商队已达域外多地、去年一艘英国船装了整整一船伍家图记的茶叶……

还有那些西洋商人,远隔重洋的贸易线,他都很感兴趣。洋货他见得多了,虽然精致新奇,但真值那么多银子吗?不问可知这里头都是暴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次一定要多带几个管事,打通了这条路,回来多开几个铺子,招财进宝!

九阿哥的事业心在熊熊燃烧。经营与流通的技巧,物资与财富的变幻,是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游戏。

世间只以为商人唯利是图,谁能理解他的感受呢?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去见识一番,决不能错过了!

迎着寒风,胤禟笑得像个傻子,几乎把皇阿玛布置的巡查任务,八哥嘱咐的“考察”官员之事都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