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目不转睛(2 / 2)四合院:金手指下的衣食无忧首页

想到此处,张宇不由得感慨时光飞逝,原来他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穿越至此半年有多了。

记忆中,自从升入大学直至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假期较少,腊八节时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回到老家,因此已有许久未尝过家中亲手烹制的腊八粥了。

犹记幼时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每当接近腊八时节,小姑总会提前数日准备好丰富的食材,待到腊八当天熬制出满满一大锅腊八粥。

小姑始终相信,在严冬腊月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不仅能抵御寒冷,还能增强食欲,滋养身心,故而每年都会提早预备食材,确保这一传统习俗绝不缺失。

尤其在早年间,邻里之间还会互相赠送腊八粥,直到后来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腊八粥已不再是稀罕之物,这样的习俗才逐渐淡化,但每年仍会熬煮一些供自家享用。

那时,家中几个孩子早在腊八节前几天就翘首期盼节日的到来。

每逢腊月初八那一天,小姑熬粥时,孩子们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环节。

特别是到了用餐时刻,捧着盛满香气四溢腊八粥的大碗,忍耐不住先喝一口,即使被烫得龇牙咧嘴,也舍不得吐出。

此刻回想起来,那一碗粥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小姑对孩子们深深的祝福。而在这个世界中,这一世的小姑同样会在每年腊八节熬煮腊八粥,为全家带来一丝甜蜜滋味。

念及那醇厚美味的腊八粥,张宇也不禁垂涎欲滴。

此次张宇外出是为了寻找懂得俄语的人询问学习俄语所需资料,并请教一些俄语相关的内容。

因为在后世的学生中,大多数人学习的是英语,鲜少有人涉足俄语领域。

次的考试中,他忽视了现今这个年代高中生普遍学习俄语的事实,自己对此完全不懂,只能胡乱答题,自然未能及格,幸好得益于他在其他科目的优异表现,班主任给予了他一次补考的机会。

拿到成绩单后,班主任给他介绍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曾系统学习过俄语,对该语言造诣颇深,愿意接受聘请成为私人教师。

张宇跨自行车,疾驰前往班主任提供的地址,一番敲门寒暄后表明来意,叶蕙芝很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约定了每周六下午授课半天。

从俄语老师家出来,心头的一大难题得以解决,张宇长舒一口气,随后急忙赶回家中,恰巧在胡同口遇见张桂芳提着大包小包从外面归来。

“小姑,我来帮你。”张宇说着接过张桂芳手中的物品,放置在自行车后座。

张桂芳并未推辞,将东西交给张宇后,甩了甩手:“也就这点东西,提久了还真有点沉,手都有点酸了。”

“小姑,你这是买了些什么呢?”

“这不是明天就是腊八了吗,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凑齐了几样熬粥的东西,只是今年怕是凑不齐多少花样了。”张桂芳边说边叹气,今年的光景大家都过得艰难,物资供应也相对减少。

以往每年这个时候,只要有足够的钱,腊八粥所需的材料轻易就能备齐,但今年却不同,即便是有钱也难以买到,她排了半天队才勉强凑齐了几样。

两人边走边聊,回到了家中,张宇打开袋子查看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

只见袋子里装着大约七八斤的大米,一小袋板栗,五六斤的小米,一小撮黄豆,少许红豆,还有一小块冰糖。

“我去买的时候刚好碰到大米和小米供应,就多买了些,剩下的过年也能用,就是其他的原料实在难找,今年的腊八粥可能不如往年那样丰富。”

“小姑,我这里也有一些食材,看看哪些能派用场。”张宇趁机借助橱柜的遮挡,悄悄从空间中取出一些食材放入橱柜内。

“我瞧瞧,你这些东西还真不少。”看着橱柜里的红枣、莲子、花生、桂圆、核桃等,张桂芳面露喜色,有了这些材料,腊八粥就可以做得十分丰盛了。

她并未追问张宇这些食材从何而来,只求安全可靠,经过这半年来张宇时常带东西回家,却无人发现他是何时带回的,这让她彻底放心。

她的任务就是在院中为小宇做好掩护,妥善处理那些可能暴露的蛛丝马迹,消除邻居们的疑虑。

张桂芳熬制腊八粥极为讲究,不同于一些人家一股脑将所有食材一同下锅煮,煮到最后有的食材已煮烂,有的还未熟透。因此她从晚就开始淘米、浸泡果实、剥皮、去核,至半夜时分再以微火慢炖,直至次日清晨,一锅腊八粥才算熬成。

夜晚熬粥的香气弥漫开来,让本就没吃饱的邻居们在睡梦中被饥饿唤醒。

醒来后的邻居们摸着咕噜作响的肚子,不顾寒冷的气温,推开窗户贪婪地嗅着空气中飘散的香气,然后隔着窗户四处张望,试图找出谁家正在熬制腊八粥。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