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玑见得刘梦棣当街看起了书来,吐槽着说道:“书痴,哪里有人就这么坐在拐角小巷口看书的!”
刘梦棣头也不回地应道:“先让我看几眼再说。”
王璇玑心里虽然很得意,但嘴里却是问道:“刚刚李家小姐下来与你说了些什么?”
“就是讨教那个卫字。”
“你与她识得?”
“之前六爷见过她,我自是在一边见到过。”
刘梦棣一边看书,嘴里的谎言却是不自觉得就说了出来,一点都没带犹豫的。
王璇玑又说:“如何我一下来她便回楼上去了?”
刘梦棣应道:“她问完了便走了,没别的什么事情。”
“可我怎么觉得你与她很熟的样子?”
“许是她对‘率滨’本人感到好奇吧,我看她的眼神也觉得不太对劲。”
“也是。哪个书香出身的女人不想嫁个学识渊博且年轻有为之人呢。”
刘梦棣一边看书一边随口问道:“那你呢?”
“我?”王璇玑脸色一红说道:“我、我自是也不例外,但、但想让我看上,他就得是、得是……”
刘梦棣的双眼并没有离开过那本书。
他问道:“我说的是你如何下来了?”
王璇玑马上说道:“刚刚楼上有人说那个现世阎魔来了,即在楼下,我……我担心你被他带走,所以就下来看一看!”
刘梦棣常在街市行走,且这里还是五皇子的产业,有人认得自己并不意外。
王璇玑见得刘梦棣没有什么反应,没话找话一般地问道:“这里的字你全都识得?”
刘梦棣应道:“太熟了。”
王璇玑又问:“这书里说的是什么?”
“是章程,就是每家每户的垃圾该如何集中,水该往哪里排,每月定时灭鼠灭虫,甚至还说到了要用多少生石灰。只是……”
“只是什么?”
刘梦棣将书翻到了扉页,看了一眼,此时才抬头看着王璇玑问道:“这本书你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
站在刘梦棣身边的王璇玑应道:“哪里是我弄来的,是我义爷!”
“哦?潜渊先生年轻之时见过这本手札的作者?他来过石家大院?是个什么样的人?”
“什么呀!这本书是工部主事赵志强拿来的。当初赵主事来长安赶考,身上的银子花光了,不得已而将这本书卖给了我义爷。”
“赵志强?”刘梦棣深吸了口气。
这个人刘梦棣还是知道的。
当初刘梦棣要在宫里修个舍利塔为史太后祝寿诞,后来改成佛堂并且开始建设。
而设计这个佛堂的并非是内务府惜薪司的人,而就是工部主事赵志强。
刘梦棣其实很早之前就开始对这个人感兴趣了。
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这个名字!
每个时代的人取名字都会有不同的特点。
强汉以降多以单字取名,到了晋朝就有各种的“之”,隋唐的时候是常见名字里带着贞、世、玄、杰等字眼。
明清两朝的开国初年与未年取名也都各有特点。
至于元朝只允许百姓用数字取名这是个谣言,因为宋朝时便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了。
到了现代,建军建国国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后来又有志、强、涛、伟等令人熟知的名字,然后便开始了各种子轩、子涵、浩泽。
所以刘梦棣对赵志强这个名字的印象是极为深刻,总觉得这个字名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王璇玑问道:“你不识得他么?”
“见过几面,但没怎么说过话。这本书是他的?可这扉页……”
刘梦棣说着将书翻到了扉页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