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8 抗旨(2 / 2)我心匪然首页

又过了七八日。

这小队人马,开始还挺沉得住气,在几次三翻被拦住之后,彻底恼怒起来。

“反了天了,如今国都还在,北梁未灭,就敢无视王上颁下的旨意!”

他们一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无法相信自己来到这里受到如此冷遇。

“将功折罪的机会不要,到时君王怪罪下来,可别怪我们没提醒你!”

“一人死了不算什么,仔细连累全家!”

这群人被留在小院子里,有什么话都要侍卫代为传达,现在有不满也只能冲他们发泄。

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几个侍卫木着脸听他们啰嗦,心里很是不以为意。

又是满门抄斩的戏码,被那昏君抄家的大臣还少么?

综天凭什么定罪别人,他作为一个君王,瞧瞧是怎么做的。

每年苛捐杂税,百姓民不聊生,还能说是因为战争的无奈之举。

而现今大难临头,他只求自保,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稳固皇城。

这也就罢了,如今看到阳安城坚守这么许多日,明显是北梁翻身的好时机。

可惜他一不派援军、二不遣物资,轻飘飘一道圣旨下来,就要所有人为他卖命。

但凡有点魄力的君王,这时候都该背水一战,举国之力死死守住阳安城,甚至把百晋打回去也不无可能。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侍卫由着使者跳脚,面上不为所动,一回头还是一五一十的禀报给殷羿丞的。

留着这群人三天两头闹一下,也没什么用,殷羿丞干脆发话,让他们从哪来回哪去。

至于那道圣旨,拒绝就是。

颁旨失败的使者别提多恼怒了,竟然有送上门的将军头衔没人收!

他们就这么被灰溜溜的赶了出去,任凭如何恼怒跳脚也无济于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事过后,阳安城内不知何时流传出殷羿丞想要自立为王的消息。

抗旨不遵,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传得有鼻子有眼。

等殷泞发现流言扩散,想要辟谣的时候,事情已经无法制止,也无从查出根源起于哪里。

殷泞对此很是头痛,他们不过想寻找个安全的落脚点,有一定自保能力便可,好端端的干嘛淌这浑水。

自古以来讲究师出有名,他们甚至不是北梁人士,就连逆臣贼子这一词都当不起。

本就不是王臣,逆了谁呢?

原以为自立为王一事传出去,会对守城军影响颇大,没想到上下一片叫好,到处响应热烈。

虽说早就知道综天民心尽失,这结果依旧令人咂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最是无情,他们不管天家是谁,只要能给他们一片安稳天地即可。

就跟小猫崽似的,有奶就是娘。

“我说这殷羿丞,不想当我们山大王,敢情是瞧不上那小寨子呢……”闫金石嘀咕了两句。

这么快就要被拥护为王了,他都有点跟不上,难怪说乱世出英雄。

大洗牌的时刻,能者居高位,其下追随者众。

“这可是个好消息,”小玄王显得有些开心:“看到外面那群人的反应了吗?”

“古往今来,无论君或者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难达成的,便是人和。”

为何要师出有名,没有名目那就是一个乱军团伙,无法归顺民心,拢纳民意。

看样子小玄王是支持成王一说,青花城城主不由眉头一皱:“你这是公然叛变了?”

“叛变一词却是重了,”小玄王叹了口气:“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这算哪门子顺势而为,好歹你也是将帅之家!”

青花城城主本以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城,哪知对方另有小算盘呢?

小玄王知他意思,为人臣子他临阵脱逃,另投他人,当为世人所耻笑。

只是……

“昨日殷兄弟接到一个密报,百晋另遣一支军队,整整十五万人马,从后方绕行,不用我说你也知是何意。”

“什么?!”

青花城城主大吃一惊,“后方绕行?”

显然对方是想要前后夹包,暂时搁置下阳安城这块硬骨头。

“百晋全部的兵力都出来了,他们想要吞下北梁的决心还不够明显吗?”小玄王摊摊手。

先后出兵统共二十几万,对于这么一个个小国家来说,几乎是能够调动的全部兵力了。

“北梁已经没救了,要么归顺于百晋,要么自己另谋出路。”

敌方突然改变战略,也是因为在阳安城这里耽误太久了。

所以才采取迂回战术,先攻破后方,届时阳安城孤城难立,被吞灭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消息属实吗?殷羿丞还能得到如此隐秘的部署战略?”城主非常怀疑。

小玄王点点头:“以他的为人,不是肯定的消息不会说出来的,现在还没拿出来讨论,大抵是不够确定的。”

但……

这事多半是真的,他们得早点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