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听闻,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说道:“此乃我朝之幸,当论功行赏。”大臣们纷纷附和,对贾瑀之前的决策称赞不已。贾瑀说道:“此次胜利,全赖将士们英勇奋战,李白居指挥有方。”
不过几日,江南也传来好消息。江南巡按白杰,在陈广的配合下强势进入。江南大族雇佣的倭寇大军在新式枪炮的打击下不堪一击,摧枯拉朽。接着,在新任江苏布政使郑咸安率领一万桂军的支持下,强势平定江南官场。洪谦益、刘正风、赵天明、江西吴俊贤全部被逮捕,江南暂时得以平定。
京城之中,一片欢腾。贾瑀得知此讯,不禁长舒一口气,感慨道:“总算不负朝廷所托。”太后在宫中听闻,亦是面露喜色,说道:“此乃朝廷之福,当速速嘉奖有功之人。”朝堂之上,众大臣纷纷向贾瑀道贺。至此,朝廷上下不再有人反对贾瑀。
这时,贾瑀开始大规模改革。首先是军事方面,将军队分为野战军、守卫军和禁军。野战军的最高军官为总兵,分驻在边境的战略要地;守卫军每省有一到三卫,最高指挥官为指挥使;禁军分为十六卫,驻守京畿要地,随驾出征。
同时,取消军民分籍,军队改为全民制。不论士农工商,年满二十者全部应选,由各卫选拔,经过三个月训练后进入野战军和禁军,役期两年,期间给予家中劳力补贴。两年后退役,择优进入守卫军,其余为民。改革还建立勋爵制度,未入军者,不论文武均不封勋爵。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动。尽管反对声众多,但贾瑀不为所动,坚决推行改革。
经过一番努力,改革初见成效。经过改革,汰劣留良,精选出野战军三十万,守卫军二十万,禁军十万。
贾瑀的第二项改革拉开帷幕,此次改革由工部牵头,贾家的工坊商会积极配合。一系列新式技术工艺得以涌现,各类高产的农牧作物开始向民众免费推广,旨在扶持民众大力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贾府商会展现出了非凡的担当与决心。他们不计成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技术和作物的推广之中,为民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指导。
与此同时,薛家商会也毫不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各方资源,确保推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不遗余力地为民众谋福祉。
就连黄天教商会、盐帮商会甚至西南土司联合商会也积极参与其中,摒弃了以往的利益考量,以不计回报的姿态,为改革贡献力量。
各方商会齐心协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他们深入乡村,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导民众如何运用新式技术,如何种植高产作物。在他们的努力下,民众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生活也逐渐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改变。
第三,贾瑀推行了一项重大举措——设立北疆省。公孙羽受命担任布政使,肩负起治理这一新设省份的重任。
按照贾瑀提供的地图,令人惊喜的发现,在大漠南北竟存在着多个大型矿场。为了开发这些矿场,贾瑀想出了独特的办法。
那些在各个部落收买的奴隶、匈奴俘虏,以及中原的人犯,都成为了建设北疆的重要力量。
公孙羽积极组织管理,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劳动工具。
起初,这些人心中充满了抵触和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在严格的管理和合理的激励下,他们开始努力工作,挖掘矿产,修建道路,建设城镇。
经过不懈的努力,整个北疆终于开始逐步纳入统治,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北疆省的设立,短期内最为成功的成果当属发现了多个金银矿。这一重大发现,对于贾瑀的整个改革而言,无疑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原本,改革的推进面临着诸多资金方面的难题。无论是军事改革中的装备更新、士兵补贴,还是新技术工艺和高产农牧作物的推广,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财政的紧张一度让改革的步伐有所减缓。
然而,北疆金银矿的发现恰似一场及时雨。源源不断开采出来的金银,迅速充实了朝廷的金库。贾瑀得以调配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精良的武器装备,提升野战军、守卫军和禁军的战斗力。
在农业方面,有了资金的保障,能够大规模引进和培育高产的农牧作物,同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生产,给予他们更多的补贴和奖励。
在技术工艺的推广上,也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和培训,使得新式技术能够更快地普及应用。
可以说,北疆金银矿的发现,为贾瑀的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各项改革措施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也让朝廷和民众看到了改革成功的曙光。
在改革的过程中,贾瑀把顺应改革、靠向自己的人不断地提拔。那些积极支持改革,能够理解并执行贾瑀改革理念的官员,纷纷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他们在新的职位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改革的推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对于那些反抗、阻止和抵制改革的人,贾瑀则采取了坚决的手段。他毫不留情,一步步地把他们清除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