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瑀深知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谨慎行事。他开始秘密联络朝中忠心耿耿的大臣,向他们透露了废黜皇帝的计划,争取他们的支持。而贾元春则在后宫稳住局势,防止消息走漏引发更大的混乱。
那些忠心的大臣们,在听闻这个计划后,虽然心中震惊,但也明白正治皇帝的所作所为已经危及到大淳的根本。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支持贾瑀和贾元春的决定,共同为大淳的未来谋划。
边境的将士们得到命令,个个精神抖擞,日夜操练,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战斗。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绝不能让外敌有可乘之机。
然而,宫中的气氛却愈发紧张。正治皇帝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开始变得惶恐不安。但他此时仍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是贾瑀和贾元春想要篡权。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时,贾瑀和贾元春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了废黜正治皇帝的决定。正治皇帝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在强大军队支持下,敌国的冒险活动被彻底粉碎,纷纷赔款道歉。在举国上下支持下,大淳国内开展深挖严抓汉奸的活动,无数汉奸内鬼慕洋犬被抓捕。
一时间,大淳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正义风暴。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每一个角落都在进行着对汉奸的清查。百姓们纷纷挺身而出,积极提供线索,协助官府抓捕那些曾经为虎作伥、出卖国家利益的罪人。
曾经在宫中兴风作浪的于冒淳、矮大紧等人,此时如丧家之犬般四处逃窜,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最终还是被一一擒拿。那些在边境为敌军传递情报、破坏防御工事的内鬼,也在严密的搜查中无所遁形。
在审讯室里,这些汉奸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昔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他们为了求得宽恕,开始互相推诿指责,丑态百出。但大淳的律法岂会轻易饶恕他们,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最后在举国上下的一致请愿上书,恳求贾瑀承担统治国家的责任,登基成为皇帝。
面对民众的殷切期望和如山的请愿书,贾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这是一份无比沉重的责任,也是民众对他的极大信任。
经过多日的思索,贾瑀决定顺应民意。登基大典那天,京城张灯结彩,万民欢呼。贾瑀身着华丽的龙袍,登上皇位,目光坚定而又充满希望,国号“中”,意为世界中心,中央之国。
贾瑀登基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改革初心。虽然成为了皇帝,但他并没有建立专制独裁的政府,而是进一步逐步推进整个国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他深知权力需要制衡,于是完善了朝廷的权力架构,设立了多个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部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大力加强法治建设,让法律成为约束所有人的准则,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在经济领域,贾瑀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鼓励民间创业创新。不仅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大力培养本土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家。他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和活力。
教育方面,贾瑀加大投入,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使得大淳的文化和知识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社会福利上,贾瑀关注民生,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养老和救济制度,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
军事上,贾瑀继续推进现代化改革,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和联合作战能力。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打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
在贾瑀的精心治理下,大淳愈发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周边各国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朝贺,成为了各国敬仰的强国。
而贾瑀始终不忘初心,时刻铭记着民众的重托,为国家的昌盛鞠躬尽瘁,将国家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