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 火葬场的双面人偶(2 / 2)短篇鬼故事录首页

“他体内的邪祟散了。”李承道蹲下查看,发现周老爷手中攥着半张照片,照片上年轻的火葬场老板怀里抱着个啼哭的婴儿——那婴儿脖颈处,隐约可见双面咒印的雏形。林婉儿握紧玉佩,后颈的灼痛逐渐消退,但她知道,这场与黄泉判官的恩怨,远未结束。

夜幕再次笼罩青峦镇,两人在废墟中找到一本残破的日记。泛黄的纸页上,火葬场老板用颤抖的笔迹写着:“当年的仪式根本没成功,那些孩子的魂还在找替身......双面人偶的诅咒,会在月圆之夜......”日记戛然而止,墨迹被血渍晕染。

李承道合上日记,望着天边即将圆满的月亮:“准备吧,真正的决战,要来了。”林婉儿握紧新换的桃木剑,后颈的咒印虽已淡去,却仍有一丝黑雾在皮肤下若隐若现。她知道,自己既是破局的关键,也可能成为打开黄泉之门的钥匙。

青峦镇的月光泛着诡异的青白色,李承道在城隍庙废墟中铺开泛黄的符纸,朱砂笔悬在半空迟迟未落。林婉儿握着新打造的赤霄剑,剑身映出她眼底跳动的不安——剑身上隐约浮现的双面纹路,与她后颈残留的咒印如出一辙。

“师父,火葬场老板日记里提到的替身...”林婉儿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婴儿尖锐的啼哭。声音忽远忽近,像是从每个角落同时响起。李承道瞳孔骤缩,符咒突然自燃:“是镇魂铃!有人在用婴儿魂魄引魂!”

两人循着哭声狂奔,却见本该空无一人的街道摆满双面人偶。每个都面朝镇中心的钟楼,而钟楼顶端,月光正透过镂空的窗棂,在地面投射出巨大的双面人脸。林婉儿突然抓住李承道手腕,指甲深深掐进他皮肉:“师父,那些人偶的眼睛...”

人偶空洞的眼眶里,不知何时填满了浑浊的眼珠,随着他们的移动缓缓转动。李承道甩出驱邪符,符纸却在触及人偶的瞬间被腐蚀成灰。地面突然裂开缝隙,无数缠着红绳的手破土而出,红绳上密密麻麻写着镇民的生辰八字——正是乞丐曾展示的献祭标记。

“退后!”李承道将林婉儿护在身后,铜钱剑舞出银芒斩断鬼手。但断手处立刻长出新的肢体,反而将两人越缠越紧。林婉儿感觉后颈咒印发烫,记忆碎片如利刃刺入脑海:一个戴着青铜面具的人将双面人偶按在她眉心,口中念念有词“以活魂为契,引黄泉之主”。

“这些都是当年献祭的孩子!”林婉儿嘶吼着挥剑,赤霄剑突然迸发红光,将缠绕的鬼手尽数焚毁。李承道趁机掏出罗盘,指针疯狂旋转后指向火葬场方向:“镇魂铃在那里!有人想借月蚀完成当年未竟的仪式!”

当他们冲进火葬场,焚化炉正喷出冲天黑雾。黑雾中浮现出无数孩童身影,每个都抱着双面人偶,脸上挂着空洞的笑容。林婉儿的赤霄剑开始剧烈震颤,剑身上的纹路与空中的人偶产生共鸣。李承道突然抓住她手腕:“别靠近!你的剑是用镇魂铃的铜水铸造的!”

林婉儿猛地僵住。记忆如潮水涌来:三年前李承道带她离开荒山时,曾在祭坛下挖出一口布满咒文的青铜钟。当时李承道说“此物不祥”,却在她十八岁生辰时,将用青铜钟重铸的剑送给了她。此刻赤霄剑散发的寒气,分明与镇魂铃的气息如出一辙。

“原来从一开始,你就是祭品!”沙哑的笑声从阴影中传来。火葬场老板的儿子,那个本该失踪的周明,从焚化炉后走出。他脸上戴着青铜面具,手中摇晃着真正的镇魂铃,铃舌上还沾着新鲜的人血:“父亲当年献祭失败,就是因为镇魂铃被你这个漏网之鱼带走了!”

李承道的脸色瞬间煞白。他突然想起收养林婉儿时,襁褓里藏着的半块刻有朱雀纹的玉佩——与乞丐胸口的纹身如出一辙。原来当年他救下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打开黄泉之门的钥匙。

镇魂铃发出刺耳的声响,空中的孩童身影开始融合,形成巨大的双面人形。它的身体由无数扭曲的面孔组成,每张嘴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还我肉身...还我肉身...”林婉儿感觉咒印几乎要穿透皮肤,赤霄剑不受控制地飞向双面人形。

“婉儿!”李承道甩出捆仙索缠住她腰间,却被巨大的吸力扯向焚化炉。千钧一发之际,林婉儿摸到怀中的玉佩。温润的白光突然暴涨,与双面人形的黑雾激烈碰撞。记忆彻底清晰:当年献祭仪式上,是年幼的她用玉佩击碎了镇魂铃,才让李承道有机会将她救出。

“原来你才是真正的黄泉判官!”周明疯狂大笑,面具下的眼睛布满血丝,“当年父亲用活人献祭,想让你成为替身,却没想到你成了封印!现在,该结束这场闹剧了!”他将镇魂铃狠狠摔向地面,铃身炸裂的瞬间,月蚀达到顶点,整个火葬场被浓稠的黑雾吞没。

黑雾中,林婉儿感觉有无数双手在撕扯她的魂魄。后颈的咒印化作锁链,将她与双面人形紧紧相连。李承道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带着从未有过的颤抖:“别怕!师父教你的净心咒...快...”咒语被剧烈的爆炸声打断,林婉儿看见李承道被青铜碎片刺穿肩膀,却仍固执地朝着她的方向爬来。

“以我为引,破!”林婉儿突然将赤霄剑刺入心口。剑身上的双面纹路与咒印共鸣,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双面人形发出凄厉的惨叫,黑雾开始消散。周明惊恐地看着自己的身体逐渐透明,面具下露出与林婉儿后颈相同的咒印——原来他才是当年献祭失败后,被选中的第二个替身。

月蚀结束的瞬间,火葬场恢复平静。李承道颤抖着抱住昏迷的林婉儿,发现她后颈的咒印已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玉佩留下的淡淡白光。而远处钟楼的阴影里,一个戴着判官面具的身影静静注视着这一切,手中把玩的双面人偶,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微笑......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青峦镇的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镇民们战战兢兢地推开家门,只见火葬场的废墟中央,李承道正背着昏迷的林婉儿缓步走出。他道袍上的血迹已经干涸,腰间那把残缺的铜钱剑却依旧闪着寒光。

“结束了……”李承道望着天边的朝霞,喃喃自语。怀中的林婉儿睫毛轻颤,缓缓睁开眼睛。她摸向后颈,那里的咒印已然消失不见,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疤痕,形状竟与玉佩上的朱雀纹路别无二致。

两人在镇民们复杂的目光中渐行渐远。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一个佝偻的身影才从墙角阴影中走出。那是个戴着破旧斗笠的老者,手中握着一个崭新的双面人偶,人偶的嘴角挂着诡异的弧度,空洞的眼窝里闪烁着幽绿的光芒。

“这不过是个开始罢了……”老者沙哑的声音随风飘散,他转身走向镇外的乱葬岗,那里密密麻麻插满了双面人偶,在风中轻轻摇晃,宛如一片诡异的黑色森林。而在森林深处,一口漆黑的棺材静静伫立,棺盖上赫然刻着巨大的朱雀图腾,正与林婉儿后颈的疤痕遥相呼应。

李承道带着林婉儿回到道观后,便将自己关在藏经阁内,整日翻阅古籍。终于,他在一本残破的《阴阳志》中找到了关于朱雀血脉的记载:“朱雀现世,阴阳失衡,黄泉之门将启。唯有以血为引,方能重定乾坤。”

与此同时,林婉儿在练功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的赤霄剑在夜晚会发出淡淡的红光,与她的心跳频率产生共鸣。每当月圆之夜,后颈的疤痕便会隐隐发烫,仿佛在提醒她,那场与黄泉判官的恩怨,远远没有真正终结。

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青峦镇再次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孩童啼哭声。而这一次,哭声中还夹杂着清脆的铜铃声,仿佛镇魂铃从未消失,只是在等待下一个月圆之夜,再次奏响这场阴阳失衡的序曲……

三年后的月圆之夜,青峦镇上空乌云翻涌,猩红的月光穿透云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阴影。李承道立于道观最高处的望星台,望着天际那轮血色圆月,手中握着泛黄的《阴阳志》,书页间夹着的镇魂铃残片微微发烫。林婉儿身披玄色劲装,赤霄剑在她身后嗡嗡作响,剑身双面纹路与她后颈朱雀疤痕交相辉映。

“师父,镇上的双面人偶又出现了。”林婉儿声音清冷,目光却透着警惕。这些年,各地陆续出现诡异人偶事件,虽都被师徒二人镇压,但他们知道,幕后黑手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与此同时,在青峦镇废弃的火葬场遗址下,那个戴斗笠的老者正用判官笔在地上刻画古老的阵法。他掀开斗笠,露出布满咒文的脸庞——赫然是本该死去的周明!他癫狂大笑:“朱雀血脉的力量,终于成熟了!这次,黄泉之门必将大开!”随着他的吼声,地底传来锁链断裂的巨响,无数双面人偶破土而出,空洞的眼窝中燃烧着幽绿火焰。

李承道和林婉儿赶到时,整个青峦镇已被黑雾笼罩。人偶组成的军团朝着镇民扑去,凄厉的惨叫回荡在夜空。林婉儿握紧赤霄剑冲入人群,剑刃划过之处,人偶纷纷炸裂,但很快又重新聚合。李承道则在后方布置镇魔大阵,他咬破指尖,鲜血顺着符咒流淌,在地上勾勒出巨大的朱雀图腾。

“林婉儿!来做我的容器吧!”周明从黑雾中现身,手中的镇魂铃完整无缺,发出摄人心魄的声响。林婉儿只觉后颈疤痕如烈火灼烧,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原来当年她虽击碎镇魂铃,但周明的魂魄早已附着在碎片上,暗中策划这一切。

千钧一发之际,李承道突然挡在林婉儿身前。他周身散发着耀眼金光,手中的铜钱剑竟化作一把巨大的朱雀虚影:“想要她的命,先过我这关!”原来这些年,李承道一直在寻找破解之法,将自身修为融入铜钱剑,以凡人之躯铸就了对抗黄泉之力的神兵。

激烈的战斗中,林婉儿突然感受到体内有一股神秘力量在觉醒。她抚摸着后颈的朱雀疤痕,终于明白自己不仅是封印,更是打开真正平衡的钥匙。她高举赤霄剑,大声喊道:“以朱雀血脉为引,借阴阳之力,破!”

赤霄剑与镇魂铃相撞,爆发出强烈的光芒。周明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被光芒吞噬。他嘶吼着:“不可能!我才是黄泉判官的继承者!”但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轰鸣之中。

李承道和林婉儿趁机联手,将朱雀虚影与赤霄剑合二为一,直刺镇魂铃。随着一声清脆的碎裂声,镇魂铃彻底粉碎,周明的魂魄也在光芒中消散。黑雾渐渐散去,阳光重新洒在青峦镇,那些双面人偶也化作尘埃随风飘散。

战斗结束后,李承道和林婉儿望着重建的青峦镇,露出欣慰的笑容。林婉儿后颈的疤痕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淡金色的朱雀印记,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师父,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事吗?”林婉儿问道。

李承道望向远方,坚定地说:“只要世间还有贪婪与欲望,阴与阳的博弈就不会停止。但我们会一直守护下去,让光明永远驱散黑暗。”

此后,李承道和林婉儿继续云游四方,成为阴阳两界的守护者。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偶尔能看到两道身影掠过夜空,一道是玄色劲装手持赤霄剑的少女,另一道则是身着灰布道袍、腰悬铜钱剑的道士,他们的传说,在无数个类似青峦镇的地方流传,成为了守护人间安宁的不灭信念。而那本残破的《阴阳志》,则被供奉在道观最深处,时刻提醒着后人,阴阳平衡的重要与守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