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虽说本是查寝时履行学生会职务的正常情况,按道理不该外传,但估计换谁都会在查寝后跟室友或关系好的同学吐槽几句……
后来便发生了李博踹门警告的事。
孔海波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前去制止却被新生当着众人面骂 “滚”……
整体代入后,我也在心中提醒自己以后真的得收敛点,之前的行为确实有点过于张扬了,这样下去不只是成为学校最大刺头的事,还会引起所有普通学生的反感。
中断思路,发觉自己不应该再想这些了,一下午已经想的足够多了,听着付哲正口沫横飞的跟宋光磊和刘一鸣吐槽自己SPA时候的’糟糕‘经历,我便也直接插嘴参与进去了......
......
在封闭的校内,事态的传播速度比我预期的还要快。
晚上随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的路上,只要被认出来,就会迎来对方奇怪的眼神。当然,窃笑声虽然有所掩饰,但还是被我察觉到了。不过还好,至少知道这事的学生也大概清楚我是 “刺头”,倒是没有故作夸张的嘲笑,要不然我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恼羞成怒……
这种本以为 “不该有” 的感觉虽让我瞬间自我怀疑,但回想起刚才在寝室内聊天时的氛围,却清晰地感受到 —— 我与室友间的距离好像确实拉近了不少。
记得第一天住进寝室时,我提起调侃校花 “值 800” 的话题,虽然室友接了话,但回应明显颇为生硬。毕竟彼此不熟,大家多少带着提防与掩饰,所以放不开。哪怕在后续相处中,他们虽也与我聊天,但话题始终有所保留。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刚才在寝室里,付哲主动问我 “觉得女生胸多大尺寸看着最和谐”,就连我说话时,刘一鸣也能自然接话了。
这让我想通了之前与他们存在隔阂的根源:我身上仿佛蒙着一层让他们看不懂的 “滤镜”,他们觉得我太复杂,与他们有距离感。所以宋光磊才会评价我 “成熟得不像同龄人”,刘一鸣说 “佩服我”,付哲则说我 “心思太深”。
而我此前那些被他们视为复杂的伪装,以及所有令他们困惑的疏离感,都随着这次 “拉裤兜” 的糗事烟消云散了。
当我主动坦诚这件 “极度社死” 的事,分享当时的心理和动机时,就相当于主动掀开了身上的那层迷雾,让他们彻底相信了——这个室友并非高高在上的 “刺头”,不是内心成熟过分,且人生经历比同龄人多的’社会人‘,而是和他们一样会出糗、会狼狈的同龄人。
这场堪称 “狼狈投名状” 的蠢事,打破了我之前的 “复杂” 人设。
让他们不再用 “心思深”“不像同龄人” 这样的标签打量我,反而在我的自嘲里,看到了被糗事剥去外壳的真实模样:一个会因尴尬失控、会为冲动懊悔、会主动暴露弱点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