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我说完,教导主任又递来一封自荐信。
我定睛一看,自荐信上赫然写着 “自荐人:高三二班毕朝卓”。
望着这个名字,我彻底绷不住了 —— 这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家伙,这不是明摆着把我架在火上烤吗?
教导主任眉头拧成了疙瘩。
很明显,因为我之前的 “壮举”,学生会的制度改革陷入了困境:举荐信真实性无法追溯,投票箱成了 “黑箱”,所谓的民主选举沦为闹剧。学生们用伪造自荐信的方式,嘲弄着 “正规程序”—— 既然制度允许自荐,那就用虚假程序解构真实权力。这种荒诞的对抗逻辑,和我此前 “清醒的反叛” 简直如出一辙。
我忍不住腹诽:这投票箱的馊主意到底是谁想出来的?虽说本意是调整制度,但太过理想化了,导致漏洞百出,如今彻底失控。
而这一切的 “功劳”,恐怕都要算在我头上 ——2005 年的私立高中,学生们原本的反抗还很朴实,不想学就直接摆烂,原本那些混子学生对什么举荐箱看都不看一眼,可现在,局面彻底乱套了。
看着教导主任铁青的脸,我无奈地耸肩:“举荐制度得设门槛,不然……”
教导主任:“还用你说?但之前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从教导处离开后,我不得不承认,虽说 2005 年这所私立学校的制度确实存在模糊性,但因为我的带头作用加上学生会现有的偏理想化改革,似乎确实引发了学生会的信任危机,现在连之前还算流畅的工作都开始推进困难了。
这让我反思:真正的清醒不该只是批判规则,更应参与规则的迭代。
其实从成长角度来说,我应该协助这次学生会改革,毕竟有机会扭转其他人对我的负面评价,而且刘医生之前也建议我多参与集体性或校园组织的正向活动。不过我并没打算参与 —— 毕竟高三复习压力并不小,实在没时间耗在这上。
最后从刘佳那我才得知这次我被恶搞的真相 —— 有人在学校贴吧匿名搞事,带了波这次学生会民主选举的节奏。我平时对贴吧并不关注,甚至一度以为 2005 年贴吧还没兴起,为了此事我还特意登录了这个学校的贴吧看了一下 —— 各种 “龇牙”“拉裤” 的梗差点让我把手机砸了……
那是我第一次登录这个学校的贴吧,但也是最后一次,真看不了,对我调侃的内容差点把我干自闭。
付哲反倒是劝慰我:“老毕,贴吧我平时总逛,一直没敢让你看,我有怼他们的,但他们人多势众,我寡不敌众,新生入学之后已经好很多了,之前满贴吧都是你......”
我能说什么,只能无奈苦笑,毕竟都是自找的。
不过也让我对身边认识的这几个人好感又多了几分,一方面是我之前能主动自黑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们确实不再主动提这事了,甚至一直跟我不对付的汪子夜看到我都没再拿这事挑衅。
这两天晚上查寝时再也见不到孔海波的身影了,倒是在课间操能看到他,他整个人低调了许多,也明显消沉了。他偶尔看向我的目光很复杂,虽说满是不忿,但我总觉得其中似乎闪过一丝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