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二十二年冬,汉中军情告急。
我站在静时亭中,手环投射出的全息地图上,代表魏军的红点已突破米仓山,距南郑不足五十里。更令人忧心的是,几个紫色光点混杂其中——记忆管理局的残余势力。
"将军!"诸葛瞻匆匆进来,"陛下召集群臣议事!"
崇德殿内气氛凝重。蒋琬正在汇报最新战况:"魏军先锋已至牟阳戍,守将王含殉国。司马昭亲率中军,号称二十万..."
"号称而已。"姜维冷笑,"探马报实际不过八万。"
"八万也远多于我军!"费祎忧心忡忡,"汉中守军不足三万..."
刘禅端坐龙椅,手指轻叩扶手,突然开口:"魏军粮道如何?"
殿内一静。这问题直指要害,不像历史上那个不问军事的刘禅。
"回陛下,"姜维略显惊讶,"魏军自陈仓道而来,粮草需经百里险路。"
"善。"刘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既如此,何不诱敌深入,断其粮道?"
这战术竟与历史上邓艾灭蜀的路线相似!我心头一震——刘禅何时通晓兵法了?
"陛下圣明。"我上前一步,"然汉中乃蜀地门户,若弃守..."
"非是弃守。"刘禅指向地图,"可佯败退守阳平关,待魏军粮尽,再合围歼之。"
这计划大胆而周密。更令人惊讶的是,刘禅随即提出具体部署:"姜维率无当飞军伏于米仓山;王平引弓弩手据阳平关;张嶷、霍弋各率一军断敌后路。"
群臣面面相觑。这哪是庸主?分明是深谙兵法的统帅!
"陛下..."蒋琬小心翼翼地问,"此策甚妙,然需大将坐镇指挥..."
"朕非孺子。"刘禅站起身,龙袍无风自动,"此战当亲征!"
满朝哗然。自刘备死后,蜀汉皇帝从未亲临前线。更不用说历史上的刘禅,在邓艾兵临城下时直接选择了投降。
"陛下三思!"几位老臣跪地劝阻。
刘禅却笑了:"诸卿勿忧。朕有秦卿与七曜将士护卫,更有..."他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未来科技相助。"
这句话令我警觉。刘禅似乎知道得太多...莫非...
朝议结束,我故意落后,待众人散去,刘禅叫住我:"秦卿留步。"
暖阁内,刘禅亲手为我斟茶:"卿从未来归来,当知朕在史书中的名声。"
我心头一跳:"陛下何出此言?"
"朕常得丞相托梦。"刘禅轻啜香茗,"知后世称朕"乐不思蜀",谓庸主也。"
这坦白来得突然。我谨慎回应:"史书未必公允..."
"然今非昔比。"刘禅目光炯炯,"自卿助朕设立道德院,朕日夜研读丞相遗着,方知治国真谛。"他指向案上一摞竹简,"《便宜十六策》朕已批阅七遍。"
这勤奋程度堪比诸葛亮本人!我忽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可能:眼前这位,真的是刘禅吗?还是...
"陛下..."我试探道,"可记得五丈原之夜,丞相临终所赠何物?"
这是只有真刘禅才知道的秘密。
"玉珏一对。"刘禅不假思索,"一藏"汉室可兴"四字,朕随身佩戴;一藏"天命在民",赐予姜维。"
完全正确。我稍稍放松,却听他继续道:
"秦卿勿疑。朕知卿忧心未来蜀汉之变,故奋发图强。朕非天才,然勤能补拙。"
这番话说得诚恳,我几乎要打消疑虑。直到...
"至于那"秦明克隆体"..."刘禅突然道,"朕亦有所耳闻。"
茶盏在我手中一颤!这件事我只告诉过诸葛瞻!
"陛下从何得知?"
"昨夜观星,见客星犯紫微。"刘禅神色自若,"又得丞相托梦警示。"
太巧合了。但手环检测显示,眼前的刘禅确是人类,非克隆体或机器人。或许...真的是我多疑了?
离开皇宫,我直奔静时亭。必须尽快恢复与"环心站"的联系,查清"秦明克隆体"的真相。
静时亭内,诸葛瞻正在调试莲花台。见我神色凝重,他立即汇报:
"将军,手环能量恢复六成,可尝试有限连接。"
"先查这个。"我调出赵云澜最后的信息,"重点分析"秦明克隆体"和七个时空节点的关联。"
图像放大,那排培养舱的细节更加清晰:每个舱内漂浮着一个"秦明",年龄各异,从青年到老年都有。舱体标注着不同时空坐标,其中一个格外醒目:"炎兴一百年-长安"。
"将军..."诸葛瞻声音发颤,"看这个!"
他指向最角落的培养舱。标签上赫然写着:"T-722原型体-建兴十二年"!
建兴十二年?那是我刚穿越到三国的时期!记忆管理局那时就开始克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