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家里女人都不敢用了。
几百块钱买来的东西不能用,只能当摆设,陈秀和赵母俩人心疼的天天唠叨他瞎花钱。
最后赵东受不了了,前段时间不能出海,他在家里把线路又都重新搞了一下,这才能正常使用。
这时代的电线都是明线。
而家里的男人也都是全能的,什么基本的小件木工、瓦匠、电工活等等,都是自己动手。
可没有做点什么事就请人的说法。
不像后面大家为了方便美观,把线路都是埋在墙体里。
灶房里他娘正在把称好重量的糯米倒进桶里,看样子是打算先给泡上。
“娘,快冬至了,家里要准备起来了?”
“嗯,要先把糯米磨了,现在家里宽裕,秀秀我们都商量了,今年多磨出来一点,在多包点米饺,留着你们出海带船上吃。”
“也行,汤圆和米饺都包两种,甜的咸的都包点,孩子们爱吃甜的,我爱吃咸的,这样大家都能吃到喜欢吃的,
你们做饭拿出来热热也方便,大冬天的起早做煮饭也冷……。”
陈秀晾好衣服拿着空盆走过来,听着自己男人体贴的话,眉眼含笑的。
赵母看着陈秀指着他说,“老三就是个嘴巴馋的,自己都想吃还赖孩子,要我说啊,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要一次包两样。”
对于这个话题陈秀笑笑,聪明的不参与,随他们母子俩怎么说都好。
他们这边对冬至这个节日很重视的。
尤其是老一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
在这一天。
那些本地的土着村子,还会举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
赵东他们重视归重视,但是论起重视程度和他们那些人是完全没办法比的。
等到了冬至这一天。
正常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搓圆子,说说笑笑的也能增进感情。
有的面团加入少量红花调色,搓出来的圆子就是红色的,圆子和汤圆非常像,小小的圆管滚。
象征着团团圆圆,寓意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赵父回来第一眼就是去看放鱼雷那里,见那里空空如也的,把卖鱼获得20多块钱给陈秀,几步走到摇摇椅那里躺下去。
和村里人站着说半天还挺累的,还是躺着舒服……。
他刚揺了没一会。
老大、老二两口子就都过来了,刚进院子就朝屋子里喊,“东子,东子,你大嫂说那个大铁家伙卖了啊?还卖了200呢……。”
这大嗓门给赵父吓了一跳,腾的一下从摇椅上坐起来,不高兴的训斥他。
“喊什么喊,孩子都在屋里呢,这么大个人了,进来就大呼小叫的,你们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赵东听到声音也从屋里出来,看看外面也疑惑的问:“今天没出海吗?这个时间怎么还在家里?”
“海上起风了,也不能作业我们就都回来了。”
赵二哥说着也坐在屋檐下,和他问起那个鱼雷的事,前面他们两夫妻都没当回事。
尤其是赵二嫂晚上睡觉还和男人吐槽,说赵东越来越不靠谱,给几十块钱就卖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