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4章 早餐摊的气感(1 / 2)修仙修傻了首页

秋分后的第七天,晨雾未散,楼下“李记豆浆”的煤炉正咕嘟咕嘟吐着白气。我盯着老板娘揉面的手——面团在她掌心翻折时,腕骨突出如太极图的阴阳眼,每压一次案台,木砧板都会发出“咚”的闷响,像敲在丹田上的木鱼。

【揉面引气法·触觉三关】

第一关:触物知息(观形)

老板娘抓起面团甩在案上,面团颤巍巍弹起时,我突然想起武当山老道士说“气随形走”。她的手法分三叠:

- 醒面拍:手掌摊平如荷叶,拍面团时手腕放松,让面香混着水汽扑上鼻尖(对应佛家“触尘观”:借触觉锚定当下)。

- 揉面旋:五指微弯如抱球,顺时针揉时吸气,面团从圆心向外扩散;逆时针揉时呼气,面团向掌心收拢(暗合道家“后天八卦”旋转方向)。

- 摔面震:举高面团时沉肩坠肘,松手让面团自由落体,听撞击案板的“咚”声时,意想脚底涌泉穴与地面共振(类似密宗“金刚震”,借外力震散滞气)。

我买了三根油条,故意不用手机支付。当指尖触到老板娘递来的塑料袋时,她掌心的温度透过薄塑料袋传来,面团的余温混着她指腹的老茧,像块会呼吸的暖玉——这不是幻觉,掌心的劳宫穴真的轻轻跳了跳。

第二关:接物过气(纳气)

回家后把剩下的面团揉成小球,模仿老板娘的手法:

- 捏面识力:拇指按面团中心,食指中指抵面团背面,像夹着枚铜钱(道家“掐诀”的生活化:双指成“剑诀”,实则固定气脉走向)。

- 搓面导气:双手掌心相对,将面团在中间搓圆,想象两掌之间有个透明气泡,面团每转一圈,气泡就亮一分(佛家“观想光明”简化为“观想气团”)。

- 按面定桩:把面团按扁时,手肘撑在桌面,肩颈放松,让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传到指尖,感受面团凹陷处的反弹力(类似站桩“力从地起”,借面之柔练身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