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1章 毕公高曾辅佐周康王成就'成康之治'(1 / 2)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首页

姜冏满脸为难地抬头,求助似的看向其他三人。

阎温假装整理衣襟避开他的目光,司马朗低头研究案几纹路,成公英则对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也罢..."姜冏深吸一口气,捋了捋胡须,突然眼睛一亮,"大王...大王曾与祁连山神赌箭,赢得神弓一张,专射朝中奸佞!"说完,他如释重负般看向阎温,"阎大夫,你觉得如何?"

阎温脸色顿时变得精彩纷呈,在魏武似笑非笑的注视下,他额头渗出细密汗珠:"大王,这..."

"说!"魏武一拍案几,"快说!"

阎温一咬牙,双眼紧闭大声道:"大王...大王勇武非常,能...能夜御十女!"

此言一出,书房内顿时鸦雀无声。

魏武先是一愣,随即拍案大笑:"伯俭啊伯俭!"他笑得前仰后合,"没想到你平日里一本正经,编起谣言来倒是...咳咳..."他强忍笑意,"伯达,该你了!"

司马朗收起笑容,正色道:"启禀大王,姜大夫和阎大夫所言已经足够惊人。臣以为,与其编造更多离奇传闻,不如针对现有谣言进行反击。"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比如可以散布说张和本是贱籍奴仆,收了钱才污蔑大王;或者说张娇实为娼妓,她腹中之子..."

"够了!"魏武突然厉声打断,脸色阴沉如水。

他目光如刀般扫过司马朗,后者立即噤声。

房间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魏武深吸一口气,转向成公英:"德才,你说。"

成公英敏锐地捕捉到魏武眼神中的深意,他微微欠身:"启禀大王,臣以为,无论谣言如何变化,关键都在最后一句——要大王还政于陛下。"

他停顿片刻,声音压低,"因此,臣建议反其道而行之,派人散布大王乃周室苗裔,毕公高之后。"

他迎着众人惊讶的目光继续道:"大王的父亲为毕万第四十七世孙,因避王莽之乱改回祖姓。大王之母乃吴国王室后裔,血脉尊贵非常。"

姜冏、司马朗和阎温闻言,齐刷刷地瞪大眼睛看向成公英。

魏武眼中精光暴涨,但很快又恢复平静,他缓缓道:"德才此言甚合孤意......"

话音未落,阎温突然行礼道:"大王三思!"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切,"此事恐会引起轩然大波!"

魏武目光一凝,深邃的眼神如利剑般刺向阎温。

阎温顶着魏武的注视,额上渗出细密汗珠,却仍坚持道:"大王明鉴!刘氏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高祖皇帝便是出自此脉。若大王自称周文王姬昌之后..."

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姬昌虽是圣王,终究非五帝嫡传。《春秋繁露》有言"道之大原出于天",汉承尧运,此乃董子定论!"

他的声音越来越急:"当年王莽自诩舜帝后裔,托古改制,最终身死国灭。大王若效仿此举,恐怕..."话到此处,阎温猛地噤声,但未尽之言已昭然若揭。

姜冏突然冷笑一声,拂袖道:"阎大夫此言大谬!"他转向魏武,拱手道:"《尚书·毕命》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毕公高曾辅佐周康王成就"成康之治"。

昔周公辅成王,毕公佐康王,皆为周室忠良。"

他目光炯炯地环视众人:"大王若为毕公后裔,当效仿先祖辅佐汉室,此乃天经地义!何来僭越之说?"

阎温脸色煞白,急得直跺脚:"姜大夫!此例一开,后世史笔如刀啊!"他转向魏武,几乎是在哀求:"大王,史官记事,秉笔直书。今日之举,来日必载入史册。若被误解为..."

魏武抬手制止了二人的争执,神情严肃久久不语,他目光深邃地看着阎温!